這一餐年代也是有點久遠了(最近混太兇了)
去年張先生的生日宴
家人說要請他吃飯讓我挑餐廳
假公濟私的我當然是挑了我一直很吃卻又沒機會去吃的老四川麻辣火鍋了
聽說這裡要訂位也是需要提早許多才能訂到想要的日子
不過這一天我就只是坐享其成的跟著去吃大餐
一點也不需要我費力費神的
這天所有餐點都不是我點的
因此很多名稱可能不是那麼正確
也請原諒一顆放縱太久的腦袋使用上的困難度
這個鑄鐵壺裡裝的是八寶養身茶是招待的
壺身是要人命的重量
雖然平日家裡的LC鍋已經讓我身經百戰了
但是沒有心理準備之下還是覺得手有那麼一下是快要往下沉的感覺
裡面好像是菊花枸杞之類的養身配方
不過感覺比較像是要去KTV唱歌時喝到的感覺
甜甜的甘甘的香氣到也是不錯喝啦
前一陣子網友還拼命團購這個鑄鐵壺
真的是瘋了(我自己以前也很瘋)
在這裡不管你愛不愛加不加沾醬店家都是幫你配好在位置上了
香菜花生粉跟辣椒
服務生友說可以加一點鍋裡面的湯下去調沾醬
不過我是一樣沒有用到沾醬不知道吃起來是如何
涼拌小黃瓜也是招待的
甜鹹的口感雖然不是我的最愛
但是口感上來說還算是青脆
招待的毛豆
這個一向都不是我的菜
所以跳過沒吃他
川味涼粉倒是我一直殷殷企盼的一到招待小菜
本人對於那種吃起來QQ的滑滑的口感的粉條或是米苔目還是日本葛切(條)都是愛到不行
滑溜溜中帶著QQ的彈牙的口感就是愛這一味啦
是說這看似厚重的涼粉吃起來卻是爽口異常
帶點花椒的麻跟一點的甜味還有一點兒的酸中和起來並不覺得辛辣
配上脆口的花生米吃起來口感上多了不同的層次
只是對於我來說上面的花椒醬似乎還是太多了
上桌後的二種湯底
一種是巴蜀麻辣燙也就是紅通通的半邊
而白色的也就俗成是白鍋的半邊天
一人一邊脽也沒佔誰的便宜就是了
這紅通通的這半邊天的鍋底聽說是老闆自己遠赴哈爾賓學回來的獨門湯底
雖然他火紅火紅的吃起來卻是不死辣
就算大熱天裡吃著也不至於滿頭大汗的窘狀
頂多就是額頭上有幾顆晶亮的水珠罷了
還是說下次該點個大辣讓自己一身是汗(漢)
才能流傳在民間
順便可以練個七俠五義的真功夫
白鍋雖不算雪白如雲
卻也在濃郁之上
這應該算是蒙古邊疆的湯頭吧
裡面有濃濃的大蒜來提香
吃麻辣鍋的重頭戲好像都是衝著鴨血而來
一家店有沒有真功夫看的就是鴨血有沒有入味
口感嫩不嫩的來評斷一家店的成功與否
這裡鴨血表現的算是鮮嫩卻又帶著脆口的口感
咬下去是會奔放自在的噴汁的那種境界
若是五顆燈是滿分的話應該也是可以拿下三顆的成績了
為甚麼不是四顆燈或五顆燈
五顆燈是沒有人可以到達的境界了
而四顆燈也就是我的最高分了
所以那有那麼容易啊(這樣的解釋會很難懂嗎)
老油條這個油條老的好
夠老夠脆卻不油
所謂夠老還得老的不刮嘴才行
放到麻辣湯內滾上一圈卻又得不全濕軟過頭而還保有脆度才行
所以我得說這個老油條好啊
豬五花
油脂分布非常多
不喜歡的人看了會怕怕
吃起來倒也是嫩就是了(因為夠肥)
來自基隆的甜不辣
嗯
只能說這種加工過的食物不是我的菜
直接跳過(撐竿跳~~咻)
菜盤加入白鍋裡菜菜都變得甘甜好吃
加上蔬菜都很新鮮水分夠脆度也夠
所以應該是當天我吃最多的食材了
豆皮
這個我喜歡比起炸過的豆皮來說
這個真的好吃許多
吃起來比較嫩
稍微在湯底裡煮了一下就很鮮美
蝦仁羹
好像沒印象我有吃到
不過也可能煮過頭了
蝦子料看起來還不少是真的
滷水拼盤
這一上桌也是氣勢驚人啊
好大一盤
牛肚牛筋大腸頭
除了牛肚之外都是我的最愛
看那的大腸頭肥後的樣子
口責口責口責
只可惜肚子裝部下那麼多
吃沒幾塊就咻一下時間也差不多到了
服務生來要打包了
也阻止了我肚子即將爆炸的可能
這天上來的甜點是甜筒
不是其他網友分享過的剉冰
好想在地上耍賴喔
人家比較想吃那個烏梅跟百香果的剉冰啦